CUTV的模式是辛迪加+Hulu+Youtube

8月25日,城市聯合網路電視臺(簡稱CUTV)在北京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了開播儀式。CUTV是由全國14家地方電視臺組成的聯盟,于2010年12月27日獲國家廣電總局批準籌建,今年1月8日創立,深圳廣電集團等14家地方電視臺和5家平面媒體是CUTV的首批成員和股東。在中廣互聯和新浪科技聯合發起的本年度廣電行業十大新聞中,該條新聞位列其中。中廣互聯認為“CUTV通過資源整合模式,走聯合發展之路,值得鐵定也值得期待。”11月22日,城市聯合電視臺CEO傅峰春先生在CBIT 2011的“新媒體•臺網聯動”分論壇上發表演講《CUTV:聯合發展之路》。之后,傅峰春做客中廣互聯和酷6科技的影片訪談間,接受了中廣互聯的專訪,暢談CUTV成立的背景、深圳廣電集團在其中的作用以及CUTV的差異化競爭策略和運營模式等話題。
  
圖為:城市聯合電視臺CEO傅峰春
  中廣互聯:請傅總介紹一下CUTV成立的背景。
  傅峰春:CUTV今年8月25日正式上線,有股東單位19家,其中14家電視臺,5家平面媒體。到今年年底還會再發展20家電視臺增資擴股,所以大概會有35家電視臺左右,基本涵蓋了中國主要的地方電視臺。省會臺將有十二三個,計畫單列市都在裏面。CUTV的發展勢頭非常好,主管部門支援力度也很大。
  CUTV是今年1月8日創立的,運營實體是華夏城視網路電視股份有限公司。CUTV網路電視臺的資質是廣電總局正式頒發牌照批復的,叫做“城市聯合網路電視臺”,它的分臺就是城市網路電視臺深圳臺、蘇州臺等等。總局會單獨再發執照給各個臺。這是CUTV的基本情況。
  現在談談CUTV成立的背景。現在新媒體對古早媒體的影響沖擊比較大,特別是古早的城市級電視臺的競爭壓力就更大。所以,城市電視臺之間已經達成共識——進軍新媒體是必然。但是,單個的城市電視臺進軍新媒體會遇到問題,比如體制機制不活,資本市場沒接通,技術力量不足,人才緊缺,內容是地域性的,各臺的運營能力比較差,因此不能形成良性發展的態勢。這個邏輯關系就是——單打獨斗沒有出路,聯合就成為必然。
  采取什麼模式,把大家聯合到一個平臺上,共謀新媒體發展之路呢?模式設計非常重要和關鍵。我們當時的定位是:城市聯合電視臺發展新媒體,這是一個策略性的服務性的平臺。設計這個平臺,成立公司運營,一切都是從各個城市臺的視角來著眼。這個平臺能切實地在剛才所談的內容、運營、技術平臺等幾個不足的方面,給各個城市臺發展新媒體幫上忙。所以,以聯合模式發展新媒體這種倡議一經發出,就得到了熱烈的回響。幾乎用了一年多時間,就完成了倡議的發出,向總局申領執照,這期間成立松散的新媒體聯合體,在此基礎上成立實體運營公司——華夏城視網路電視股份有限公司,搭建技術平臺,匯聚各個臺的內容,搭建一個以“云”技術為支撐的技術平臺,于8月25日正式上線。隨后會增資擴股,很快風投也會進來。風投的進入,應該說會讓CUTV的體制機制更加健康,而且資本的實力更強了。
  中廣互聯:您本身是深圳廣電集團的總工程師,現在也是CUTV的CEO。請問深圳廣電集團在CUTV中是扮演怎樣的角色?
  傅峰春:在CUTV的組建過程中,深圳廣電牽了一個頭。CUTV這個平臺的最大特點是平等。在這個平臺上,各個臺是完全平等的。我們完全按照現代企業制度來作決策。董事會是最高決策機構。董事會的股東由各個臺和一些平面媒體構成。
  在品牌方面,深圳廣電過去做了一個自己的新媒體品牌,叫“中國時刻”。CUTV成立之后,CUTV的深圳分臺就是由“中國時刻”的團隊來做的。實際上,深圳的新媒體和其他臺的新媒體都是一樣,都是CUTV的分臺。關系是非常清楚的。
  中廣互聯:現在像優酷、土豆這樣的影片網站,已經建立了自己的特色。CUTV設計了一個怎樣的差異化競爭策略,來確立自己的位置呢?
  傅峰春:在內容方面,CUTV有很強的差異化內容,這也是CUTV的核心競爭力所在。
  比如,第一步作的,就是把各個成員臺的自辦節目匯聚到一起。據不完全統計,我們完全自辦的欄目,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,就有1000多個。這些內容是CUTV獨家所有的。匯聚到一起后,我們會分享到CUTV的平臺上,讓這些內容可以被各個臺的新媒體所使用。這也是各臺加入CUTV的前提——各個臺拿出自辦內容之后,會得到CUTV所有的內容,包括匯聚的成員臺的內容,以及CUTV自辦的內容和采購的外來內容。
  還有一點,CUTV的各個成員臺在當地都是強勢媒體,所以我們給各個臺的定位是“要做在地網路的主流媒體”。相對而言,做影片分享、影視點播的網際網路公司缺少一個向古早媒體借力的平臺。我們的相對優勢就是網臺融合,可以充分借力于母體。
  母體可以給我們借力的,除了剛才所說的內容,最主要的就是推介平臺。基本上各個臺在在地的電視客群中都是最具影響力的。比如,蘇州臺在在地有60%的市場份額。深圳臺在在地有40%的市場份額,有很強的電視品牌欄目,在深圳百姓中有很強的影響力。這些品牌實際上也是我們新媒體的品牌。如果把電視欄目品牌的影響力延伸到網際網路,那就是網路媒體了。而且,在這些品牌之后,有成熟的盈利模式。比如深圳電視臺的都市頻道是很有影響力的頻道,而都市頻道的“第一現場”欄目客群非常廣泛。都市頻道在在地的廣告收入有6個億。如果把頻道和欄目的品牌、影響力借助強大的推介能力,延伸到網路裏面去。那麼,在網路中的媒體屬性就建立了。同時,盈利模式、網臺的捆綁行銷也就有了。
  我想,這就是我們這個陣營辦網路電視臺的最大的、差異化的核心競爭力,用幾個關鍵字表示就是:內容、影響力、品牌、區域化。所以我們會圍繞我們的核心資源,在網際網路中發力。
  我不太愛用“競爭”來形容我們與現在的網際網路公司之間的關系。比如,我們現在進入網際網路繞不開的一項業務“微博”。我們是可以自己搭建一個微博平臺,但是我們剛進入網際網路,流量、影響力是很低的。而另一邊,全國有幾家具有巨大影響力的微博運營平臺。要不要跟他們合作呢?我認為,在現階段,我們跟這些網際網路公司之間的合作是大于競爭的。所以,現在我們就跟這幾家微博運營的公司進行合作——他們需要有我們這樣的古早媒體的資源;我們需要他們在網際網路領域的強大的影響力。我們為成員臺定制微博,當然技術平臺是用他們的。在現階段,網際網路領域不是也流行“網臺聯動”嗎?所謂的“網臺聯動”,我認為就是網和臺合作。從這個角度來說,我們是代表“臺”的,合作機會是很多的。我的觀點是大家共謀發展。
  中廣互聯:之前的演講中,您談到CUTV是全市場化運作模式,并且在3-5年內有上市的計畫。請您談談CUTV在盈利模式方面的設計和考慮。
  傅峰春:的確,古早媒體進入網際網路,大家都會問到你的盈利模式是怎樣的。通常來說,新媒體的模式就是培育影響力,制造流量,是廣告模式。在古早電視裏面,還有一個有線電視的收費模式,但是這種模式在網際網路中很艱難,至少在現階段是這樣的。
  為發展新媒體而聯合成立CUTV后,我們發現合作空間非常廣,開闊了視野。從盈利模式的角度,我認為CUTV是這樣的:以古早媒體帶動新媒體,以古早成熟的模式帶動新媒體的模式。簡單的概括,就是辛迪加模式+Hulu模式+Youtube模式。
  辛迪加在美國的運作非常成熟,是文化創意產品同步分發的概念。CUTV成立之后,成員業務合作臺將達到將近50個,實際上就是一個全國的電視分發播出網路了。比如,過去各個臺的節目只是在本臺播,現在就可以把節目拿到總平臺上。CUTV匯聚上千個節目之后,提供給各個臺挑選,這些節目完全還可以在所有的臺再播出一遍。這種模式可以成立,是因為CUTV的各個成員臺之間是沒有競爭關系的,是有區域分隔的。辛迪加模式會為我們帶來什麼?一個是著作權運營。比如一個臺做了一個好的專題片,跟各個分臺交換節目也好,或者在各個臺播出,完全可以協商一些廣告的模式,各方分成。辛迪加模式比較適合成員臺節目在各個臺去播,也適合CUTV做的一些品牌欄目(比如現在做的網路春晚)在各個成員臺去播,也適合影視產業的運作。我們有那麼多臺需要影視劇,產業上游直接為我們定制影視劇之后,各個臺除了在古早平臺播出,也在新媒體播出,這背后都是有著清晰的盈利模式的。還有一個就是直接給各臺做廣告代理。有很多城市臺,可能廣告資源不夠豐富,但是在當地的影響力和市場份額是比較大的。我們成員臺相加,這個陣營在全國的影響也是比較大的,實際上這個陣營的廣告是被低賣的。通過CUTV,可以帶來廣告的增量。這個增量,可以跟各個臺分成。由此,CUTV的盈利模式就有了。
  我剛才談的古早媒體帶動新媒體,就是廣告代理、著作權分發等模式。這是CUTV的一個很主要的運營模式。這個模式已經讓我們成立當年就有收入;第二年、第三年,就會朝著盈虧平衡的方向去走。這對新媒體公司來說是很不容易的。
  我們還有Hulu模式。Hulu模式是專業電視臺聯合起來辦網站。CUTV有強烈的媒體屬性。Hulu模式中,同樣的流量向廣告的轉化率比影片分享網站要高好多倍。Hulu模式在美國被驗證了,非常成功——居然一個季度有14億美元的收入。這個是不可想象的。
  還有一個是UGC模式(編者注:即Youtube模式)。在打造媒體屬性的過程中,我們需要用到UGC的資源。
  整體而言,我們的運營模式、盈利模式就是這樣,還是比較清晰的。
  中廣互聯:我注意到,您曾經特別強調了一個問題——新媒體無法驅動母體的采編資源。CUTV在此方面有一些什麼設計和考慮,來爭取有所突破呢?
  傅峰春:現狀的確如此。現在電視臺進入網路,都是一個“包裝”的媒體——把母體的播后的內容拿來拆條,包裝展現。事實證明,效果不盡如人意。
  要改變,需要倡導母體的新媒體化,但這有一個過程,需要達成共識,改變觀念,還需要有比較大的投入。實際上就是——如何讓新媒體“驅動”母體的采編資源。你能驅動,你的新媒體才是媒體,是獨立的媒體;你沒有驅動,你沒有采訪的功能,你就不是一個獨立的媒體。現在的問題在哪兒呢?簡單地說,現在都是頻道制,以頻道為考核導向。那麼,新媒體在驅動頻道的時候,頻道的考核跟新媒體是錯位的,所以新媒體就驅動不了頻道的欄目和采編資源。
  我們新媒體化的目標是,使得電視從古早媒體變成一個真正的全媒體,向多平臺、多終端發布。要做的事情有四件。第一,體制機制變革,把頻道制變成以中心制為主,把分散在頻道中的資源整合在一起,成立大的中心制。第二,采編流程的變革,過去采和編是不分的,上午采,下午編,晚上播,多數的城市臺是這樣的。這是完全不適應新媒體需要的。新媒體要求快,采訪到的資源第一時間發布,甚至要直播連線。這樣的話,采和編要分開。比如說整合的大的新聞中心裏專門有個采訪部,24小時就是在外面采,就是采訪的功能。這時候新媒體就可以直接發出采訪需求,直接“驅動”采訪功能。因為這個采訪團隊不屬于某一個欄目,也不屬于某一個頻道,完全是通過考核的模式——給新媒體發布一條,給古早媒體發布一條,對采訪團隊來說都是一樣的。這樣新媒體就可以驅動母體的采編資源了,就是說——采和編要分開。編,就是在采后面跟著不同的平臺,網站有網站的編輯,頻道有頻道欄目的編輯,要非常清晰。將來電視臺內部的基本組織單元可能都是欄目形態的,最后這些欄目會串成頻道去播出。第三,就是技術平臺的升級改造。要把過去電視臺的不適應高效分享的生產流程,改成快速高效分享的流程,而且要變成一個新聞指揮系統。這個平臺是透明的,指揮者能夠看到所有的新聞線索和調度所有的采訪資源去采訪。后面跟著不同的欄目,不同的平臺,能看到新聞素材在這個平臺上怎麼流動,能夠自己調度、分享、使用。第四,在有條件的情況下,在一個大的物理空間下,重構流程。這樣一來,新聞融合生產的氛圍,全媒體的氛圍,就比較契合新媒體了。現階段這一點還做不到,需要有一個過程,需要兩年、三年,有很多臺甚至需要更長時間。現階段怎麼辦?一個簡單的網臺融合——通過UGC的模式,做一個UGC的客戶端,通過各個臺最強勢的民生欄目向當地網民推介這個客戶端。把你關注的人和事爆料上來,你的媒體流通過客戶端,先到各個臺的新媒體平臺,這個新媒體平臺與各個臺的平臺是聯通的。這個臺可以直接被民生欄目所使用,也可以通過新媒體網站的UGC平臺播出去。最后可以達到一個什麼效果呢?UGC爆料的客戶端,就成為臺內的品牌欄目的主要爆料渠道,主要的影片和各類線索的爆料頻道。這樣的品牌欄目就離不開這樣一個通道。同時,品牌影響力也會延伸到新媒體網路中去。品牌欄目也有積極性用自己的平臺來推介新媒體。這樣就達到了一個充分的融合,就達到了一個小范圍的驅動,把新媒體的事情變成了品牌欄目自己的事兒,他就有積極性了。而且,黏性很高,會在媒體爆料來源,在網站的影響力、宣傳方面,帶來良性的互補。這邊的線性頻道播出過后,深度報道、跟蹤報道通過網路來實現,網路就有了一個媒體的氣場。那麼盈利模式就有了。現階段這種模式實現網臺融合、互動,使得新媒體能夠驅動母體。
  中廣互聯:非常精彩。祝福CUTV有一個美好的未來!謝謝傅總!
  傅峰春:謝謝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