YouTube創始人陳士駿:eBay歲月我們是螺絲釘

eBay 首席執行官梅格·惠特曼(Meg Whitman)站在大會議室的中央,和我們這些老PayPal人第一次見面。“我很高興兩家公司真的成為一家,其實eBay和PayPal已經合作了很久,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工作中都會感到愉快。”她輕快地說著,笑容可掬。
  但第二天,我們的創始人之一、首席執行官彼得·蒂爾就離職了。所以,被eBay收購這件事,在PayPal人的心裏,從一開始就有了個疙瘩。
  2002年7月,在PayPal上市5個月之后,eBay迅速決定收購PayPal,大致溢價8%。那時候,電子商務呈現出eBay一家獨大的架勢。作為支付企業的PayPal和eBay的相互依存度太高,如果說eBay上的交易70%都是通過PayPal進行,那麼在PayPal上經手的交易有多少來自eBay,這個比例恐怕更加驚人。
  收購是很自然的事情,只是作為普通工程師的我,沒想到那麼多人都會走。接下來差不多6個月的時間裏,首席技術官麥克斯·拉夫琴走了,首席運營官大衛·薩克斯走了,副總裁裏德·霍夫曼走了,很多人都選擇了離職,老PayPal的核心管理層都走掉了,他們有的去做投資人,有的就創業去了。
  時至今日,eBay收購PayPal都被電子商務業界看做是經典的案例之一,因為兩家公司的業務太互補了。但是,如果沒有身在其中,又怎能知道兩家公司的整合給員工帶來了怎樣的心理沖擊呢?到底什麼樣的收購能算得上是一次成功的收購?我很慶幸自己終于能經歷一次成功的收購,但那是2006年的事情了。
  隨著PayPal原有管理層的離去,eBay派駐的管理層陸續上馬,包括新的首席執行官、首席技術官,進階管理層都換成了eBay的人。同時到來的還有五六個項目經理,但是在管理層之下,大量的工程師、設計師和基層員工都還是PayPal的“老”人。我們基本上還是跟原來的同事一起工作,但是要接受eBay式的管理模式。
  我準備聽天由命,看看新來的管理層準備安排我做些什麼。其實當時很多工程師都是這種心態,而很快,我們就感受到了eBay雷厲風行的管理風格。
  eBay將這種管理模式稱為“列車出發”。既然是列車,那麼就會有一個時刻表,這代表著公司項目管理的進度。舉個例子,eBay每三個星期就要安排一趟“列車”出發,“我們這一趟列車需要一個產品經理、三個工程師、兩個設計師”。于是,產品部門、工程師部門和設計部門就協調出這麼六個人手來,在三個星期內將產品新功能做出來。而在這個過程中,工程師或者是設計師個人的意見并不是特別重要,他們也很容易被替換。如果其中某個工程師生病了,或者是臨時有什麼變化,或者對產品定位有什麼不認同,讓管理者覺得不合適,那麼他很快會被換掉,“不管用誰,我們要一個產品經理、三個工程師、兩個設計師,如果你有問題,那麼換別人”,反正,無論如何,項目的進度不會因為人而改變,列車必須準點出發!eBay的管理風格常常給我這樣的感覺,如果eBay是輛汽車,那麼我們只是螺絲釘;如果eBay是家工廠,那麼我們只是流水線上的勞工。
  eBay的管理風格跟老PayPal尤其是PayPal初期的管理模式迥異,最明顯的區別是,工程師喪失了“話語權”,大家不能再隨便喊一聲“我覺得應該再加一個功能,我覺得如何如何了”,只是聽上面的調遣,如果這種管理模式長期持續下去,工程師們也會因為覺得沒意思而慢慢變懶。
  公司的運行效率以及對每個人想法的公平尊重,這也許是公司管理當中永遠需要做好的平衡。
  作者:陳士駿來源法制晚報)